浪间啊浪间,稀碎的《浪间》
ALLABOUT
《浪间》
写在前面
打卡了2021北影首映片单之二《浪间》。
我记得今年七月某两部青春校园片上映的时候,有人发表的评论是:
“我在电影院坐了两个小时,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坐了两个小时。”
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看《浪间》。
线性延长
我记得“2021北影EP1-破界短片集”里的九部短片我都多少简述了剧情,而《浪间》剧情概括出来的字数,基本就和那九部里随便挑一个出来差不多。
爱玛和玛格形如姐妹,在两人共同入选同一话剧之后(玛格主演、爱玛备选),玛格因癌症无法继续参演,只能由爱玛代替,最终爱玛完成话剧,而玛格也因病逝世。
剧情既不新颖也不复杂,不考虑抽象概念短片的情况下,《浪间》的剧情长度真的就和《充电人》没什么区别。
这就意味着15-20分钟就能完全表达的内容,被线性延长到了96分钟。
把你爱看的剧情片拿出来慢放四倍,嗯,差不多就是那个效果。
稀碎的情感共鸣
我不知道是我偏于理性的缘故,还是电影的镜头切换过于频繁,我始终无法融入到电影所想表达的情感之中。
《浪间》以爱玛和玛格两人的友情为主,加之玛格母亲对于两人关爱的亲情和爱玛与另一名男演员的爱情,共计三条情感线。
但是后两线的展示方式是在主线剧情中不定时穿插,而粗劣的插叙不仅没把亲情或是爱情线讲得多深入,反而将主线的友情共鸣给弱化了。
前一分钟爱玛还在医院与玛格共度病痛难关,下一刻画面就切换到爱玛就和男演员进行情感进展,嘴上说着“我不谈恋爱”,然后再直接发展到亲密接触。
爱玛对于玛格病痛的难过与无奈才刚刚传递给观众,观众立刻就需要将目光投放于爱玛与其男友融洽的爱情上来。并且这种欲拒还迎、欠缺过渡的爱情发展,只弄得人一头雾水。
前一分钟爱玛还在安慰玛格“我们给你留了位置,等你好了,我们再一起演戏。”(当然这段话只是表面安慰玛格)
然后不知所因的情况下(真的不知所因,没有任何前提激发因素)爱玛在玛格的病床前、当着玛格的面突然爆发
“为什么得肿瘤的是她?为什么!这根本不公平!” “f**k!”
恕我无法共情这突如其来的极端情感割裂,和当着病人的面突发情绪激动的行为。
就当是我无法体会这位法式极端感性小傻瓜吧。
浪间
我从看到这幕电影的第一瞬间就在想
“为什么是‘浪间’?”
然而整部影片全程都没有出现相关的词汇或是隐喻,只有到影片最后几分钟玛格逝世后,爱玛徘徊在街边的桥上,望着桥下的河流,背景音阐述着玛格留给爱玛的信:
“我不是离开,我只是去了另一边,另一边就在隔壁,就在浪花之间。”
emm…好吧,毕竟是你来取名,你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就是我想起了校园时代写八百字作文的时候的一个小习惯——看看最后一段写了什么,找个文艺点的词句当标题,还能骗个首尾呼应的分。
至于文章内容有没有紧贴标题含义?那不重要,毕竟写都写了。
写在最后
就算前面几点写得再糟糕我都必须得说一下,除去开头就能猜到的剧情和切镜频繁的剪辑,两个不同人种的姐妹设定和画面构图设计都值得夸一波,去欣赏色彩配置,它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再呼应一下我上次对短片《无题》的缺憾:电影,才是《浪间》的缺憾。
如果这部影片是个15-20分钟的短片,稀碎的浪花大概真能成浪。
配图/《浪间》
PS:欢迎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发表留言~